陕西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 文化经贸双辉绽放 绿美形象闪耀国际舞台

发布人:童思敏 发布时间:2025-09-11 来源:CCPIT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陕西省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陕西魅力”为核心,圆满完成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演出与“丝语和鸣 乐享绿美陕西”主题活动周两大重磅任务,用文化之韵、生态之美、经贸之力,在国际舞台上勾勒出新时代陕西的鲜活图景,吸引全球目光聚焦三秦大地。

7月11日,中国国家馆日活动在大阪世博园区盛大启幕。由陕西省贸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牵头的“华彩中国·共绘未来”大型文艺演出,成为当日最耀眼的亮点。

人类非遗项目西安鼓乐作为开篇演出,生动演绎了唐代宫廷乐舞代表作品《七德乐》,唤醒了现场两国观众关于盛世大唐共同的文化记忆。杂技《肩上芭蕾》生动展现了朱鹮这一深受两国人民喜爱的飞禽在青山绿水间翩翩起舞的姿态之美,生动讲述了近年来中日因为朱鹮而结下的深情厚谊。《天下黄河》将陕北民歌、腰鼓、秧歌三种陕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融合,充分展现了陕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非遗民俗。《秦风唐韵》将兵马俑、飞天长绸、霓裳羽衣舞等中国特色历史文化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龙与少年》通过少儿街舞的表演方式,诠释了新一代龙的传人风采。《大海啊故乡》和《世界上唯一的花》这两首中日两国的流行金曲压轴献唱,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

这种从历史记忆到未来展望、从民族符号到国际共鸣的创意表达,既坚守中华文化根脉,又融入世界共通情感,被日本世博协会执行主任永野光盛赞为“76个国家馆日活动中水平最高、舞台效果最好的演出,让人感动到落泪”,斯洛文尼亚参展总代表萨沙·莱班也评价其“出色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7月8日至10日的陕西活动周期间,中国馆俨然成为陕西文化生态体验馆。3天时间里,超3万人次观众在这里触摸陕西的历史厚度、感受陕西的生态温度、发现陕西的发展活力。开幕式上,陕西省副省长陈春江与大阪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李庆霜、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奈良县知事山下真等嘉宾共同致辞,回顾陕西与日本的深厚渊源,展望多领域合作新空间,110余名中日政府要员、国际组织代表及商界人士现场见证这一文化经贸盛会。

“绿色发展”成为陕西递给世界的一张醒目名片。围绕中国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陕西以朱鹮为纽带,串联起四十余年生态保护实践:“鹮美陕西”生态主题油画展中,朱鹮在秦岭林间翩跹的画面打动无数观众;朱鹮放归自然互动活动视频展示了在1500公里之外的陕西洋县12只朱鹮回归大自然的珍贵画面,游客踊跃参与互动,感受生态保护的意义;毛乌素沙漠治理成果的视频与图片展,让沙漠变绿洲的陕西奇迹直观呈现。更令人惊喜的是,来自秦岭的世界唯一棕色熊猫七仔影像一经展出,便成为打卡热点;朱鹮酒、山茶油、陕北红枣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物展台前,观众络绎不绝,不少日本观众感叹:“原来朱鹮的家乡在陕西,这里不仅有兵马俑,还有这么好的生态和美味!”

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新的碰撞,同样让陕西圈粉无数。“三秦四季”文旅推介以“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为核心,将华山的险峻、曲江的雅致、延安的红色记忆娓娓道来;开幕式上,舞蹈《翰墨秦韵》以水墨意境演绎秦腔精髓,《长恨歌》片段重现大唐爱情传奇,陕北民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用高亢旋律传递黄土风情,台下掌声此起彼伏。“三秦风物志”非遗展演区更是人气爆棚:剪纸艺人指尖翻飞,瞬间剪出朱鹮与兵马俑的灵动造型;羌编传承人现场教学,让观众亲手编织陕西特色纹样;凤翔木版年画、马勺脸谱、大唐贡茶制作技艺的活态展示,让非遗“活”了起来。中国馆常设展区的青铜器何尊,静静诉说着“中国”二字的最早渊源;文创区的《兵马俑奇妙夜》VR体验剧,则让观众在一米见方的展位里,通过数字技术“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大秦王朝,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恢弘气势,该项目也成为中国馆“打卡黑科技”。

文化吸引力最终转化为合作新动能。此次陕西组织44家企业携5大类200多种特色产品亮相,从陕西智造装备到特色农产品,从文创产品到非遗手作,累计开展9场27次推介,与3000余名全球观众对接交流。世博园区外,中国(陕西)—日本经贸合作恳谈会、中日银发经济签约合作交流、中国(西安)—日本经贸推介会等配套活动接连举办,40余家日本商协会及知名企业代表参会,不少企业当场表达了赴陕考察、寻求合作的意愿。

此次大阪世博会之行,陕西不仅圆满完成任务,更向世界展现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生态与发展并进的新形象。未来,陕西将持续以文化为桥、以经贸为纽带,深化与全球各国的交流合作,为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陕西省贸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