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设施 筑牢脱贫根基

发布人:华燕 发布时间:2020-11-27 来源:招商局集团

        “路通了,水来了,日子也就好起来了!”在贴着瓷砖、崭新靓丽的小平房前,看着从家门口延伸出去的水泥路,牛栏江畔的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江边村村民唐贵才十分激动。

         过去,威宁境内的牛栏江、可渡河一带,2万多户10余万人因交通不便,生活在几乎与山外隔绝的“孤岛世界”。由于切割纵深,他们“望着江河喊口渴”,男女老少顺着陡峭的山路、踩着石阶下河背水。

         清泉润民生,吃水不再愁。2015年中共威宁自治县委全会部署水利大会战以来,全县建成农村人饮工程2112处,完成城乡供水巩提工程34处、农村人饮补短工程302处,改造屋顶集雨和自然坡面集雨小水窖30206口,历史性解决了12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确保长期稳定发挥作用,山区百姓吃水不犯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威宁始终坚持脱贫标准,持续改善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3+1”保障工作,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干”字上见实效,在“严”字上动真格,把一幅幅暖心窝的民生画卷铺展在威宁大地上。

         “隔着一道梁,见面一道坎,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半天”。曾是龙场镇边沿村村民出行最朴实的描述。道路闭塞,不仅影响村民出行,更成为了阻碍全镇产业发展的“硬骨头”。而边沿村红思组由于山体切割深,垂直落差大,施工难度大而成为了“难中之难”。

         突破万重山,天堑变坦途。2017年,威宁抢抓全省“组组通”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机遇,全力以赴推动通组公路建设。仅用22个月,建成通组公路5293公里。

         2018年底,边沿村红思组终于修通了水泥路,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通车那天,这个居住着56户人家的寨子沸腾了,许多群众买来鞭炮放,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出门不沾灰,材料也能送上门,现在方便多了。”告别了过去封闭的“隐居”生活,村民尹留成非常高兴,用车拉来材料,新修了两间小平房。

         同时,完成骨架路网1059公里、循环路1301公里、乡村公路提质改造792.3公里。一条条路蜿蜒山间的硬化公路犹如劈山巨斧,突破万山阻隔,让曾经的“去不得”变成了如今的“了不得”,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加快。

         扶贫先扶智,教育须先行。2015年以来,实施教育优先工程,完成“全面改薄”单体项目557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严格落实“七长”负责制和“双线”包保责任制,按照《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要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全面落实教育资助、减免、帮扶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59.64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29亿元,实现应助尽助。

         补齐医疗保障短板,呵护群众健康。开展健康威宁行动,床位数由2014年4532张增至5000张、卫计人员由5600人增至7468人;招商局集团帮扶建成高标准村卫生室541所,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大病患者应治尽治。县内76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

         住房保障让群众真正实现安居。2014年来,威宁完成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94388户,同步实施“三改”39555户,整治老旧住房透风漏雨6947户。全面开展住房保障补短工程,2019年来完成系统外房屋改造1.1万户。为确保脱贫攻坚住房保障成色足、质量高,威宁按照“应拆尽拆”原则,坚决消除居住不安全房屋隐患,进一步美化亮化乡村人居环境。